撲灰年畫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民間藝術形式,山東高密地區漢族民間年畫中的一個古老畫種,始見于明代成化年間(1465-1487年),盛行于清代。從現有的資料看,現在中國只有高密一地存在這種年畫,主要集中在高密北鄉姜莊、夏莊一帶三十多個村莊。所謂撲灰,即用柳枝燒灰,描線作底版,一次復印多張。藝人繼而在印出的稿上粉臉、手,敷彩,描金,勾線,最后在重點部位涂上明油即成。
泥塑,俗稱“彩塑”泥塑藝術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。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。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摻入少許棉花纖維,搗勻后,捏制成各種人物的泥坯,經陰干,涂上底粉,再施彩繪。是中國一種古老常見的漢族民間藝術。它以泥土為原料,以手工捏制成形,或素或彩,以人物、動物為主。 山東高密聶家莊是中國的泥塑發源地之一,作品樸拙、雅俗、艷麗、大氣,富有濃郁的地方氣息,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,為當地民眾喜聞樂見。隨著時代的發展,人們生活水平和欣賞水平的提高,聶家莊的藝人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聰
一塊和好的面團在手心里搓勻揉圓,指頭一捻一掐,再用刻刀一挑一戳,一匹栩栩如生的駿馬已作奮蹄疾馳狀。
茂腔距今有200多年的歷史,主要活躍在山東省東部的青島、煙臺、日照、濰坊等地區的幾十個縣市,被譽為“膠東之花”,曾有“肘鼓子”、“周姑子”、“軸棍子”、“正歌子”等名稱,發展到后期被稱為本肘鼓、冒肘鼓、茂肘鼓等。早期茂腔的唱詞完全口語化唱腔單純易學,伴奏樂器簡單,易被市民、農民所接受。茂腔共有140多個劇目,較完整的有108個,代表劇目有“四大京”、“八大記”等。特別是《東京》、《西京》、《南京》、《北京》、《羅衫記》等傳統劇目,久演不衰,深受群眾喜愛。
剪紙,又叫刻紙,是一種鏤空藝術。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。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。剪紙的載體可以是紙張、金銀箔、樹皮、樹葉、布、皮革。最具代表性的是北方山西的江萍剪紙,發展成為多色、套色、花色美,形成了“簡中求繁、繁中求和、和中求殊”的原色、重彩藝術語言。 山東民間剪紙從造型風格上大致可分兩類。一類是渤海灣區域粗獷豪放的風格,與黃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紙一脈相承。一類則是更有特點的山東膠東沿海地區以線為主,線面結合的精巧型剪紙,它似乎與山東漢代畫像石細微繁縟的風格一脈相承,以其
黑陶起源于新石器晚期,是著名的龍山文化,被史學家成為原始文化中的藝術瑰寶。高密民間藝術家歷經數十年的挖掘與研究,終使這一古老的傳統藝術品,成為高密亮麗的民藝之花,并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,達到了古藝品“黑如漆、亮如鏡、硬如瓷、聲如錚”的上乘品質,被推崇為高檔禮品饋贈與收藏。
核雕是中國漢族民間微型雕刻工藝。以核桃、杏核、橄欖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藝品,已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民間多以桃核雕刻,穿孔系掛在身上作為“避邪”之用。有制成佩件、扇墜、串珠等為文人清玩。
根雕,漢族傳統雕刻藝術之一,是以樹根的自生形態及畸變形態為藝術創作對象,通過構思立意、藝術加工及工藝處理,創作出人物、動物、器物等藝術形象作品、根雕藝術是發現自然美而又顯示創造性加工的造型藝術,因此,根雕又被稱為“根的藝術”或“根藝”。
地址:山東省高密市朝陽街道花園街東首地產大廈6樓
集團TEL: 0536-5826865
影視基地TEL:400-073-0536 / 0536-2121889
服務郵箱:[email protected]
Copyright © 2021 高密市紅高粱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魯ICP備16022921號 技術支持:鳳鳴網絡 XML
集團服務號